2005年底至2006年底,整整一年间,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等媒体,都在共同讲述一个“兄弟抓阄”故事。一时间,小人物的大情怀,感动了整个中国。记者今日获悉,今年8月,知名作家、《新京报》首席编辑曹保印以“兄弟抓阄”故事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《快跑,妈妈牛!》,将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,作家本人也将于8月14日,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2010上海书展上签售。
《快跑,妈妈牛!》是曹保印“大地上的孩子们”长篇小说作品系列的第二部,这个系列的第一部、被誉为“中国首部农民工子女生命备忘录”的《草根儿》,经由朱学勤、葛剑雄、林达、窦桂梅等海内外40多位著名学者、作家、教育家亲笔签名推荐后,2006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,并在出版后的第三个月第二次印刷。“大地上的孩子们”作品系列,重点关注当今中国弱势儿童的命运,借此激励所有身处命运困境的孩子,勇于和命运抗争,始终追求爱与自由。
“兄弟抓阄”的故事是这样:2005年10月,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中心学校初二年级学生胡帅和哥哥胡述章,分别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和腰椎骨肿瘤。因家庭贫困无力承担两人的治疗费用,兄弟俩瞒着父母,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谁继续接受治疗。13岁的胡帅为了让哥哥得到治疗,在抓阄中“作弊”,他在两张纸上都写着“治疗”,然后让哥哥先抓,从而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治疗机会。不知情的哥哥胡述章在去北京治疗的那天,哭着对弟弟说道:“既然我们俩只能活一个,那让我们来生再做好兄弟吧。” 兄弟俩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,感动了社会各界,许多人慷慨解囊献上爱心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随即启动了“小天使基金”,救助放弃治疗的弟弟胡帅,将他也接到了北京救治。
5年后,曹保印终于以长篇儿童小说这种文学形式,艺术呈现了“兄弟抓阄”感动中国这个人间的至情故事。在这部小说中,曹保印将另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,巧妙地融合进了自己的作品,使小说的生命关怀主题更突出,视野更开阔。
这是一头母牛的故事。她居住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,与家里的兄弟俩钢蛋、铁蛋亲如母子。她自己生过好几条小牛,刚刚生下小牛一个月后,一个夜晚她被村里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偷走,卖到屠宰场去。在屠宰场里,她意识到这是自己生死的最后时刻,或者不顾一切地逃跑,或者等死。她选择了前者,跟屠宰场的老板,跟一路上围追堵截的人们,展开了一场如好莱坞大片一般的激战,一路上的围追堵截激动人心。她最终破釜沉舟,跳进冰河,宁可死里逃生也不屈服。最后,她逃到奶牛场。全体奶牛保护她,在电视镜头的众目睽睽之下,观众们意识到奶牛们保护这个妈妈牛的原因,是等待妈妈牛的牛犊与妈妈牛相会。在舆论的呼吁下,母子团圆,妈妈牛终于胜利,她获得了回家的自由。
这样两个故事交叉在一起,曹保印在这本小说里写的,既是一头牛为自由而斗争的故事,又是现实中爱和生活艰难的故事。小说里钢蛋、铁蛋兄弟俩的故事原型,就是胡述章、胡帅兄弟俩的兄弟之情。两个主题,一个是教育孩子爱动物,理解动物,爱比我们艰难的人和孩子,同情这个世界;另一个则以妈妈牛为榜样,培养孩子的自由精神,不自由毋宁死的反抗和斗争精神。这两种精神,孩子们都需要培养。中国大多数的儿童少年文学作品,受五四以来介绍的西方少年儿童文学影响,偏重于爱的教育,对自由精神的教育强调得不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