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韩寒以一股霸气席卷了“独一代”的阅读空间之后,又一个名字——郭敬明却在忧郁中异军突起。从《幻城》开始,郭敬明以一种忧郁、伤感、孤单的情绪让“独一代”的孩子们臣服在他的火焰之城或幻雪帝国里。
据说,《幻城》挽救了濒临倒闭的春风文艺出版社;据说,《幻城》给春风社带来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民币的码洋;据说,《幻城》在2003年开春的北京图书定货会上打出了十万册的订量,位列第二,在书商中掀起狂澜一片;又据说,2004年初,郭敬明与《幻城》惹上了恼人的“抄袭官司”。
其实,无论所有的据说是否都纯属事实,绝无虚构,在80独生子女一代人眼中,抄袭不足已成为概念,偶像只与喜欢有关。因为这个年代已经开始忧郁起来。迟钝的大众已经开始厌倦了没有七情六欲的特殊材料做成的人,他们开始就爱你的坏;受鼓励的偶像们受宠若惊地懂得了缺点的可爱;而比他们更受鼓舞的则是传媒工作者,有时不要把偶像塑造得那么“高大全”!总之,大众、偶像和传媒分别完成了各自的“开窍”,在忧郁中涅?。
其后的日子里,像任何一种“开窍”一样,事情开始走向极端。偶像们开始从“不必表现得完美”,变成“不必表现得优秀”,再变成“根本不追求优秀”;传媒从“不必把偶像塑造得完美”,变成“不妨把偶像塑造成普通人”,再变成“巴不得把偶像都塑造成坏料”;而大众呢,早已津津乐道于偶像的种种丑闻。
于是,偶像开始没落。在偶像的没落中,忧郁的“独一代”理所当然地以为成长即堕落。终于,忧郁者更忧郁。在对世界的不理解与不被世界理解中,80“独一代”只能如鸵鸟般,将头埋进了小四的幻城,撑一支长篙,在梦里点数花落了多少。
也许“独一代”能做的只有这些了,在温室里讨论永远不会变化的天气,走父母让他们走的道路,想教师让他们想的问题。顾城的那一代人从黑夜中得到了一双可以寻找光明的黑眼睛,而“独一代”却在光明中患上了夜盲症。忧郁成了他们惟一的窗口,而小四幸运地成了开窗的人。所以,“独一代”热爱小四是没有理由甚至盲目崇拜的,虽然他的文字还要历练,虽然他的语言有些混乱,虽然他的作品缺少深沉的价值,但这一切在忧郁面前都毫无分量。只要小四始终忧郁,粉丝们就会始终狂热,哪怕假如需要就向那个姓庄的女人泼硫酸。
穿越郭敬明,我们看到的是“独一代”矛盾的迷惘与无助。虽然也是80“独一代”的一员,但我始终游走在狂热的边缘,直到有一天听见一名中学老师泣血而呼,谁来拯救这些在幻城里人格分裂的孩子?
所以,我们必须阅读《穿越郭敬明》,不仅解读一名所谓的作家或作者,更开辟一条穿越“独一代”想象森林的道路。只愿每一位与“独一代”有关的人们在面对他们时,可以不必泪流满面!
|